濯缨弹冠的成语故事


濯缨弹冠

拼音zhuó yīng tán guān

基本解释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出处《艺文类聚》第35卷:“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暂未找到成语濯缨弹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濯缨弹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了不起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乐此不疲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了不长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艳色绝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雀汾》:“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色绝世。”
落花媒人
爱不忍释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条幅扇头诗》:“又于扇头见一绝云:‘一夜东风草剪齐,如丝春雨湿香泥……’亦爱不忍释。”
破竹之势 《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好心没好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风清月朗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鳌里夺尊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仗节死义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小朝廷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老调重弹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杀彘教子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山吟泽唱 明·吴承恩《<留恩录>序》:“夫兔人葛妇,不班于黼芾;山吟泽唱,无谓于律吕。”
龙盘虎踞 汉 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醉怒醒喜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镂月裁云 唐 李义府《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三瓦两舍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如临深谷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九十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耳。”
不惮强御 《梁书·孔体源传》:“当官理务,不惮强御,常以天下为己任,高祖浑委信之。”
敲锣放砲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老实说,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砲的硬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