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有法的成语故事

拼音dòng jìng yǒu fǎ
基本解释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
出处《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暂未找到成语动静有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动静有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躲躲闪闪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
倾家荡产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四书五经 |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
归去来兮 | 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魂牵梦萦 | 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
意气用事 |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
揽名责实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
屡战屡败 | 《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
干巴利脆 | |
死生荣辱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
深文奥义 | 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
归老林泉 |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
民穷财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
凿柱取书 |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
等闲之辈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
嗔目切齿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
无机可乘 | |
謏闻浅说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謏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
陆海潘江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粉面朱唇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
芒刺在身 | 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
殉义忘生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量凿正枘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梗迹萍踪 |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
昭如日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