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万古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chuí wàn gǔ
基本解释谓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暂未找到成语名垂万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垂万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惊慌失措 |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指不胜屈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
说嘴郎中 | 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11章:“原来全是些靠不住的说嘴郎中!” |
心灵手巧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有家难奔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
千金买骨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2回:“晚生下士,蒙老先生怜才心切,欲自愧怍,故得冒充名流,作千金买骨。” |
灭门绝户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纵是你旧媳妇旧丈夫依旧欢聚,可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
雪中高士 | 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心惊胆颤 | 《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辞金蹈海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
好汉不吃眼前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悲欢合散 |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
以暴易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金石不渝 | 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事倍功半 |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三年化碧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嫣然一笑 |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
彷徨歧途 | |
断然措施 |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
神閒气定 | |
重规袭矩 |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败迹,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 |
确固不拔 |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因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
一面之辞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栈山航海 |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
衔勇韬力 | 唐·柳宗元《献平淮夷伯雅表》:“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