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重不返的成语故事


积重不返

拼音jī zhòng bù fǎn

基本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暂未找到成语积重不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积重不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乐以忘忧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全受全归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接连不断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长斋绣佛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白发丹心 《汉书 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
殒身不恤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哀感中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附膻逐臭 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比,附凤攀龙。”
元凶首恶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
金尽裘敝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喟然太息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鱼封雁帖 《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出言有章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永垂青史 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泪干肠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博览古今 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为富不仁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龙驰虎骤 明·沈寿民《江上行》:“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衅发萧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金钗换酒 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枘凿冰炭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连枝并头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恃才扬己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月锻季炼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如周朴者,抒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雕琢,故诗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研精苦思 宋 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