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戟遥临的成语故事

拼音qǐ jǐ yáo lín
基本解释棨戟:古代权贵出行的仪仗;临:到。贵人从远方到来。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暂未找到成语棨戟遥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棨戟遥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花言巧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拜倒辕门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胡枝扯叶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瓶儿道:‘你这老货偏有这些胡枝扯叶的。你明日不来,我和你答话。’” |
切切私语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天良发现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
抽抽噎噎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 《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
高斋学士 | |
万签插架 | 唐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
首尾受敌 | 《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
无为而成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
神色自如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
兵临城下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
一孔之见 |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
足高气扬 |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
选色征歌 | 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
兼权熟计 |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
星火燎原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清都绛阙 | 宋·张孝祥《蓦山溪》词:“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
救焚投薪 |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
力不同科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豪夺巧取 |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