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三科的成语故事


两道三科

拼音liǎng dào sān kē

基本解释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暂未找到成语两道三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两道三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骈拇枝指 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首屈一指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一鳞半爪 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拜赐之师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笨嘴拙舌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生儿育女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今日已成了夫妇之好,却说出钻穴偷相这等败伦伤化的言语来,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高掌远跖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弃甲投戈 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居官守法 《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贼臣逆子 《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
精兵猛将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一技之善 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巴山蜀水
齐驱并进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雀角鼠牙 《诗经 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深仇宿怨 董必武《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携手。”
百孔千创 宋 周必大《跋宋运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创。”
辉煌金碧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两面的房屋,都是画栋雕梁,辉煌金碧。”
蹈厉发扬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指敌忘身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被褐藏辉 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虀影,被褐藏辉。”
风中秉烛 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塞井焚舍 《南史·沈约传》:“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言多语失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