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椟藏珠的成语故事

拼音yùn dú cáng zhū
基本解释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出处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暂未找到成语韫椟藏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韫椟藏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舍本求末 |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
气吞山河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半信半疑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调停两用 |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
万剐千刀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
江山如故 |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
竹篱茅舍 |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
风吹雨打 | 唐 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 |
三寸金莲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
攀车卧辙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 |
遗闻逸事 | 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
走回头路 | 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
显赫人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从此,刘麻子就成了双水村一个显赫人物。” |
高举远蹈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
虎落平川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乐不可支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
昼伏夜行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妖由人兴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
火列星屯 | 明·无名氏《投笔映谈》:“是故风驰电击者,势也;火列星屯者,形也。” |
屡次三番 | 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 |
临机立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盗嫂受金 | 《史记 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 |
择肥而噬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头限了首县三天限,首县限了差役一天半限。这些差役个个摩拳擦掌,择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个人来。” |
剗旧谋新 | 宋·田况《儒林公议》上卷:“庶事隳敝,志欲剗旧谋新,振兴时治,其气锐不可折。” |
顿足搓手 |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