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消玉减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g xiāo yù jiǎn
基本解释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出处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暂未找到成语香消玉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香消玉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百无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
将门虎子 | 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
纠合之众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
衣裳之会 | 《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
毫无二致 | 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
郑重其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不得已而用之 | 《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耳旁风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
窝窝囊囊 | 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
狐狸尾巴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
不徐不疾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诺诺尔尔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不知甘苦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
移的就箭 | 唐 刘知幾《史通 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
炳烛夜游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
伯玉知非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灵心慧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
一日万几 |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
失时落势 |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
龙去鼎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六尺之讬 | |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皓齿星眸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守着那皓齿星眸,争忍的虚白昼。” |
靦颜事仇 | 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
悉心戮力 | 《晋书·武帝记》:“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