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筲之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dǒu shāo zhī rén
基本解释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筲之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他说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分“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三类,“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斗筲之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
措置裕如 | 汉 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
好勇斗狠 | 《孟子·离娄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
时势造英雄 | 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
浅希近求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 |
鬼出电入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 |
魄消魂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
熊虎之将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我心如秤 | 《冯堂书钞》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
不识泰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披罗戴翠 | 许地山《危巢坠简·东野先生》:“黑油油的头发,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若教他披罗戴翠,人家便要赞他清俊。” |
狼奔豕突 | 清 归庄《击筑余音 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虚中乐善 | 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
忘年之交 |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
打情骂趣 | 明·杨珽《龙膏记·砥节》:“驸马爷,打情骂趣,他肯骂你,是有口风了。” |
拊背扼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紧行无善踪 | |
汶阳田反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先失楚弓,旋归赵璧。汶阳田反,合浦珠还。” |
放浪无拘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
舍我复谁 | 金·段克己《临江仙·幽怀》:“皇天如欲治,舍我复谁耶?” |
二惠竞爽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
天诱其衷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
斜行横阵 | 宋·苏轼《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
弃武修文 | 老舍《离婚》:“吴先生的‘先生’永远不离口,仿佛是拿这个字证明自己已弃武修文了。” |
引虎入室 | 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