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海北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ān nán hǎi běi
基本解释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暂未找到成语山南海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山南海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来来往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
比比皆是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
命运多舛 | 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
有无相通 | 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
云泥之差 |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临危自计 | 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
无头无尾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官司无头无尾,那贼人难捉难拿。” |
图财致命 |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正是你图财致命。” |
靴刀誓死 | 《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
抵掌谈兵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捉衿露肘 | 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
公道总在人心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委决不下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2卷:“心中委决不下。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问道:‘相公有何事迟疑?’” |
高情远韵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狼顾鸢视 |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
三分鼎足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詀言詀语 | |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
鼓噪四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
孤标傲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
垂首帖耳 |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
真人真事 | 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