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忘累的成语故事

拼音yí shì wàng lèi
基本解释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出处明·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于江海,或养操于山林,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
暂未找到成语遗世忘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遗世忘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博学多闻 |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
患难夫妻 | 唐·元稹《遣悲怀·二》:“情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披毛戴角 | 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
去芜存精 | 《人民日报》:“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 |
疾恶如仇 |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
雷电交加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
所见所闻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耳习目染 |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
一死一生 | 《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
捋袖揎拳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
祸乱相寻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
不食周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行师动众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悄然无声 | 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
截胫剖心 | 《书 泰誓下》:“扞纣呴斮朝涉之胫, 剖贤人之心。”孔传:“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 |
以噎废餐 | 《南史 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 |
哑子做梦 | 宋·苏轼《杂纂》:“哑子做梦——说不得。” |
喟然叹息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
蓬头散发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
优游不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引申触类 |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如龙似虎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
争多竞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
以夜继朝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
谬托知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