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儿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i gāo mào ér
基本解释见“戴高帽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暂未找到成语戴高帽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戴高帽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肝胆过人 | |
吴牛喘月 |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苦心经营 |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但专制政体不除,任凭你君相恁地苦心经营,民力是断不能发达的。” |
安家立业 |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
寸草不生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树倒猢孙散 |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
天理不容 |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
遂心如意 | 《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幺遂心如意的。” |
热心苦口 | |
十日之饮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
问柳寻花 |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
雷动风行 |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
败鳞残甲 | 宋 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
别籍异财 | 《唐律 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
投桃之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
引狼自卫 |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
缓带轻裘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
封胡遏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
负薪之言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 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
渔经猎史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2卷:“进士王壡,渔经猎史之士也。” |
暮想朝思 | 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
识微知著 | 《新唐书·杜佑传》:“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 |
侈人观听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直从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有曾封禅。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这怎叫得有道之君?无非要粉饰太平,侈人观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