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册高文的成语故事

拼音diǎn cè gāo wén
基本解释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暂未找到成语典册高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典册高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文治武功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触景生情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依然如故 | 唐 薛调《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
卒擅天下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
茫然不解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
生不如死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
蹈节死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气宇不凡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延津剑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
阿堵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临机制胜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于行间。” |
羞花闭月 | 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
逸闻趣事 |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
披麻带索 |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
龙战玄黄 | 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
百无聊赖 | 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
好为人师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欲壑难填 | 《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
长生久视 | 先秦 李耳《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怒目相视 | |
昭然在目 | 《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
膏粱年少 | 《南齐书·王僧虔传》:“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不镇之以静,将恐贻讥。” |
赤体上阵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龙游曲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