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底蕴的成语故事

拼音dòng xī dǐ yùn
基本解释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暂未找到成语洞悉底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洞悉底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根牙磐错 | |
根深蒂固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随心所欲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
家道壁立 | 《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
洪水猛兽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
鸡蛋里找骨头 | 老舍《老舍自传》第一章第三节:“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
平民百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
琴心相挑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昙花记》:“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 |
目不邪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
果然如此 |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
打小算盘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六十六回:“有些会打小算盘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两的如今只消一百块钱。” |
蠡酌管窥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三卷:“蠡酌管窥,一至于此。” |
蝼蚁之诚 | |
一星半点 |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
人言啧啧 |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话说王府娶亲之日,周女不愿叩拜翁姑,以至一场扫兴,任人言啧啧,他只在房里抽烟。” |
附耳低言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
粘吝缴绕 | 宋·李纲《与吕安老书》:“善棋者,觉一处少屈,则经营他处,率以取胜;不善棋者,黏吝缴绕,不肯暂舍,率以取败。” |
悬河泻火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
偃旗卧鼓 | 《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
高飞远集 |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
不晓世务 | 《宋史 王安石传》:“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
八百孤寒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赏奇析疑 | 晋 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自今以往 |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寄语某君,自今以往,更委身于祖国文学……苟能为索士双亚、弥尔顿,其报国民之思者,不已多乎?” |
轩裳华胄 | 唐·孙恂《猎狐记》:“秀才轩裳华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