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咬文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áo zì yǎo wén
基本解释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出处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暂未找到成语嚼字咬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嚼字咬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绿林大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
胆大泼天 | 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
琴棋书画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
问诸水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甘瓜苦蒂 | 汉 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
土龙沐猴 |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
大音希声 |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
得而复失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面谀背毁 | 宋·陈文蔚《双溪书院揭示》:“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 |
葬用柔日 | 清·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葬用柔日》:“春秋葬用柔日,汉人不知此义,皆用刚日。” |
继继存存 | 瞿秋白《〈赤都心史〉序》:“只见电影中继继存存陆续相衔的影像,而实质上却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影片。” |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勉为其难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
召之即来 |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纸笔喉舌 | 鲁迅《<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
碎骨粉身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
珠零玉落 | 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
滚雪球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三章:“咱们没那个胃口,但可以群策群力滚雪球。” |
气决泉达 | 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
干净利索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
操奇计赢 | 清 章炳麟《读<管子>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
扶老携弱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
死者相枕 | 《魏书·苻坚传》:“谢石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 |
撒诈捣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幺道果。” |
死欲速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