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不中礼的成语故事

拼音jiǎn bù zhòng lǐ
基本解释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出处《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暂未找到成语俭不中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俭不中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主人翁 | 明·洪应明《菜根谭》:“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
行不及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
鹤发鸡皮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无中生有 |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放诸四海而皆准 | 《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贯颐备戟 |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卑身贱体 | 《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
习惯成自然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
遇水叠桥 | 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
如法砲制 | |
等闲之辈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
拔帜树帜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诡言浮说 |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
有板有眼 |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
祸生不测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倘若迟延,祸生不测,悔之晚矣。” |
河清人寿 | 清·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之二:“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
铢积丝累 | 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当时漕司不量州军之力,一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于是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
睹微知着 | 《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忍饥受饿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
积微成著 |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惊心吊魄 | 清·无名氏《惧内供状》:“将登山临水,总是惊心吊魄之场。” |
睡卧不宁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
黼国黻家 | |
言清行浊 |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