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登场的成语故事

拼音fěn mò dēng chǎng
基本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暂未找到成语粉墨登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粉墨登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貌合神离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紫绶金章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甲乙丙丁 |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束手旁观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
川壅必溃 | 《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经史百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
白日衣绣 |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开云见日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
韬戈卷甲 | 《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
发蒙振槁 | 《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
德薄望浅 | |
再实之根必伤 |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
山崩地裂 |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
探骊得珠 |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浅斟低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
冯谖三窟 |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
三绝韦编 |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
分身减口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 |
诚恐诚惶 | 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
不误农时 |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
当场献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我今年已六十,尚无子嗣,你若肯时,便请个先生教你,也强如当场献丑。” |
谈优务劣 | 《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