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往返的成语故事


徒劳往返

拼音tú láo wǎng fǎn

基本解释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

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暂未找到成语徒劳往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徒劳往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来情去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后生可畏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瑕不揜瑜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鼠肝虫臂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生旦净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离蔬释蹻 《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狗盗鸡啼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尽欢而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偷安旦夕 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指事类情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箪豆见色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好汉惜好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若离若即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若有所思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风雨不透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普渡众生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三夫之言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胎死腹中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阿意苟合 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心焦如火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不上不落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音容笑貌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卓尔出群 《陈书·陆瑜传》:“晚生后学,匪无墙面,卓尔出群,斯人而已。”
新亭之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冁然一笑 清·汪琬《<渔樵耕牧图>序》:“然后徐展此图,以校其人物风景相似与否,夫也将为之冁然一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