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逐轻的成语故事


避重逐轻

拼音bì zhòng zhú qīng

基本解释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

出处见“避重就轻”。


暂未找到成语避重逐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重逐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广开言路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思潮起伏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经国大业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千了百了
寸铁在手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上嫚下暴
一介之才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衣食父母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海水难量 《淮南子 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腥风醎雨
知其一未睹其二 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群鸿戏海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德言工貌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缓歌缦舞 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缓歌缦舞凝丝竹。”
有目无睹 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辅世长民 《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笼络人心 《宋史 胡安国传》:“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才实鲜。”
簪蒿席草 《东观汉记·杜林传》:“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求名求利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水长船高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纤毫无犯 《北齐书·元景安传》:“显祖闻之,遗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籍,唯景安纤毫无犯。”
纵兵追击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来者居上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