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基本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暂未找到成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朝经暮史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
贤人君子 | 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
返来复去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 |
世济其美 | 《左传 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
倒戢干戈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
起居无时 |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
惊惶万状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泰阿倒持 |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
纡尊降贵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纡尊降贵合他作亲家,岂有不愿之理。” |
栖栖惶惶 |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及至衰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 |
国无宁岁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国无宁岁,民无安时。” |
博闻辩言 |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
推涛作浪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
狰狞可畏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鹰虎神》:“郡城东岳庙,在南郭大门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 |
名门大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
立扫千言 | 明·汤显祖《还魂记·耽试》:“风檐寸晷,立扫千言,可敬可敬!” |
绳先启后 | 宋·岳飞《题许虎侯像》:“至德显忠,绳先启后。” |
面壁磨砖 | 《景德传灯录 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
群起效尤 | 《二度梅全传》:“恐此子效尤,干那结交权党,势压班僚,丧失名节的事,岂不辱我一门清白?” |
乐退安贫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威福由己 | 《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
作舍道边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遗哂大方 | 《鼓掌绝尘》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遗哂大方。’” |
叱嗟风云 | 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
解衣槃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