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冶承弓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 yě chéng gōng
基本解释袭:继承;冶:冶炼金属;弓:制造弓箭。比喻继承父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暂未找到成语袭冶承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袭冶承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顶天立地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
减师半德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千姿百态 | 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
泥中隐刺 | 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又不曾道节外生枝。” |
毫不留情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6回:“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 |
情不自已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
相风使帆 | 宋·陆游《醉歌》:“相风使帆第一筹,随风倒柂更何忧。” |
心胸开阔 |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
兽心人面 |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时台中谓之语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张琮自请起复……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兽心人面,不其然乎!” |
从流忘反 |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记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照这样从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会有‘甲斋父亲’‘乙亭儿子’的通称了。” |
首鼠模棱 | 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不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
如鱼似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 |
无米之炊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虽以尊阃贤能,能为无米之炊,而剜肉补疮,将火炙穴。” |
河奔海聚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
韩潮苏海 | 清 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
惜老怜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们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
东西易面 | 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
投石拔距 | 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
吹垢索瘢 | 清·叶适琯《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石州此谱为二百年来仅有之作,余非敢咱们垢索瘢,正以其大体既醇,更愿为去微瑕以归粹美耳。” |
朝令夕更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后来他只能置北京政府的威信于不顾,随着局势的变化而‘朝令夕更’。” |
寂天寞地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
本盛末荣 |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
忠心贯日 |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
蓬牖茅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以妨我襟怀。” |
震天铄地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敢信卷土重来之机会,震天铄地之奇观,其决不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