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挡车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基本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出处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暂未找到成语螳臂挡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螳臂挡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狐群狗党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
事以密成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相映成趣 | 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
日复一日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
中西合璧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
并行不悖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无补于事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
生生不已 | |
得意忘象 |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令原之戚 | 《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
泪如泉涌 |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内省不疚 |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一面如旧 | 《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
年华虚度 | 李欣《除夕夜话》:“即使到了除夕,我们也不使年华虚度,要守住每一秒。” |
众心归附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随世宗征伐,屡建大功,众心归附。” |
倚门傍户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涿州纸衣和尚》:“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 |
八面威风 |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括目相待 | |
蝇营狗苟 | 唐 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
绿林豪杰 | 清 李渔《玉搔头 逼氛》:“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 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
政清人和 | 《晋书·诸葛恢传》:“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
蛙鸣狗吠 | 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
根株结盘 | 《宋史·奸臣传二·蔡京》:“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 |
喊冤叫屈 | 清 曹雪芹《红楼梦》:“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哪里理会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