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忘仁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rén wàng rén
基本解释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暂未找到成语至仁忘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至仁忘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非同小可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每下愈况 | 庄周《庄子 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
日就月将 | 《诗经 周颂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
别无长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拔树搜根 | 见“拔树寻根”。 |
愁颜不展 | 明·沈采《千金记·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习武,衣食艰苦,颇觉失望,以此愁颜不展。” |
济河焚舟 |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
帝制自为 |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有女怀春 | 《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
一笔抹杀 | 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
结舌杜口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
一心同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
穷坑难满 | 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复斋漫录》:“刘韐以丰城尉,性不饮酒,时推官某善饮啖,抵邑公会,以谚语戏曰:‘小器易盈真县尉。’刘答曰:‘穷坑难满是推官。’” |
孝子爱日 | 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
明人不做暗事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
鹏路翱翔 | 唐·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 |
儗不于伦 | 朱自清《<燕知草>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
对床风雨 |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
龙山落帽 | |
以一知万 |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雪恨消灾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
看文巨眼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现在看文巨眼,应推印伯伯当代第一。” |
以莛扣钟 |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幹往复,虽日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
耆儒硕望 |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