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交的成语故事

拼音mò nì jiāo
基本解释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暂未找到成语莫逆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莫逆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云天雾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
以毒攻毒 |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不识之无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桃之夭夭 |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
天文数字 | 张爱玲《小艾》:“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到了天尽头了,还是涨。” |
博大精深 |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日异月殊 | 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
狡兔三穴 |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冰天雪窖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
四肢百骸 |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锩。” |
标枝野鹿 | 《庄子 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
倜傥不群 | 《晋书·索靖传》:“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
傲慢不逊 |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慢不逊。” |
星星之火 |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
箕引裘随 | 语出《礼记 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描写画角 | 曾朴《孽海花》第19回:“稚燕因把路上盗图的事说了一遍,却描写画角,都推在雯青身上。” |
腹背相亲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其构奸轨。” |
没仁没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了一个。” |
寤寐不宁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是夜玄宗与杨妃同寝,毕竟因心中有事,寤寐不宁。” |
卷席而居 | 唐·沈亚之《万胜岗新城录》:“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 |
简傲绝俗 |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三:“亡友文小勇有句云:‘人谁从问字,风不可开门。’于江西宗派体中自居胜地,而其荒凉寒苦之状,简傲绝俗之致,亦概可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