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天下的成语故事

拼音làng jì tiān xià
基本解释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出处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暂未找到成语浪迹天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浪迹天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狂风暴雨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傲睨得志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畅通无阻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进军畅通无阻。” |
层峦叠嶂 | 宋 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
措手不及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
蓬屋生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6回:“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 |
鹰心雁爪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
不打不成器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
有例可援 |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
并威偶势 |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鸣于乔木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鸾交凤友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来时节画堂箫鼓鸣春昼,列着一对儿鸾交凤友。” |
鹗心鹂舌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 |
熟羊胛 | 《新唐书·回鹘传》:“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 |
淡然置之 |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
朝来暮去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
为仁不富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贪如虎狼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
翻然改悟 | 《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
功就名成 | 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
萧墙之变 | 《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生矣。” |
褪前擦后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三折:“响当当喝号提铃,唬的我褪前擦后不敢行。” |
食不求饱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树功扬名 | 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
异姓骨肉 |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