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故事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成语故事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拼音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基本解释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齐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朝廷十分震惊。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派人登楼观察,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说王敬则来了,假装要走。有人告诉王敬则,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适得其反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平白无故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话不投机半句多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6回:“这日大家畅饮,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知不觉,喝了个酩酊大醉。”
瞒神唬鬼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二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像模像样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调动,老爷可必得像模像样答上头的情才使得呢。”
无耻之徒
长谈阔论 《红楼梦》第二二回:“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
正大高明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集解:“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实耳。”
蝇利蜗名 宋·卢炳《念奴娇》:“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畏难苟安 《清史稿·食货志》:“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照人肝胆 姜可生《送影禅北行》诗:“照人肝胆秦时月,百战风霜劫后旗。”
桃腮柳眼 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歌楼舞榭 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隙大墙坏 《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裁云剪水 明 屠隆《彩毫记 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请思裁云剪水。”
国人皆曰可杀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语近词冗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三》:“翟公巽谓范蔚宗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
贫嘴饿舌
偃甲息兵
击钟陈鼎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毛发耸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东抄西袭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恤孤念寡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据居士恤孤念寡,敬老怜贫,世之少有也。”
祸中有福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