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胆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xīn gòng dǎn
基本解释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暂未找到成语同心共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心共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迷迷糊糊 | 曾朴《孽海花》第12回:“车门已硼的关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惊又吓。” |
旧爱宿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 |
老老实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
龙蟠凤逸 | 唐 李白《与韩刑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
哑口无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记问之学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鞠躬尽力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清新俊逸 | 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不绝如带 |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
扬镳分路 | 《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
并威偶势 |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时乖运蹇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
玉液琼浆 |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琼浆,我咽不下。” |
一盘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下了一盘棋,吃了一回酒。” |
黏黏糊糊 | 张洁《沉重的翅膀》:“小米粥熬得黏黏糊糊,郑子云有好久没吃过这小米粥了。” |
投山窜海 |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
面面相睹 | 《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
入邦问俗 | 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
盛不忘衰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及孝元时,仪罢守塞之备,侯应以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 |
雕梁绣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原来这座酒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 |
悉心毕力 | 汉·蔡邕《杨太尉碑铭》:“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 |
毂交蹄劘 |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三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绎,以示雄大。” |
在陈之厄 |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缘木希鱼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
龙骧凤矫 | 《宋书·武帝纪中》:“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纮,括囊四海,折冲无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