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踔厉的成语故事

拼音fā yáng chuō lì
基本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暂未找到成语发扬踔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发扬踔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尽善尽美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
反攻倒算 |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当干部的才受压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 |
势不可挡 |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胜残去杀 | 《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
东山之志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牛皮大王 |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
娓娓不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或与谈论古今兴废之事,娓娓不倦。” |
下马冯妇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矫若惊龙 |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贫无立锥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
众口难调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轻财仗义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
志高行洁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榆木脑壳 | 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
鲁连蹈海 | 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
翻箱倒箧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硬来翻箱倒箧的搜了一遍。” |
丁一确二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
饮血崩心 | 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
鱼帛狐篝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
垂名青史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衡阳雁断 |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泾渭自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纤毫无爽 | 《魏书·律历志》:“至于夕伏晨见,纤毫无爽。” |
搜肠润吻 | 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