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成语故事


臭名昭著

拼音chòu míng zhāo zhù

基本解释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暂未找到成语臭名昭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臭名昭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刀光剑影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习俗移性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精兵勇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蒙面丧心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你的罪过,朝野俱知,蒙面丧心,还敢入庙!”
纯属骗局
东鳞西爪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拽拳丢跌 元·无名氏《打韩通》第二折:“俺是韩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丢跌已罢,师父吃酒去了,我两个无甚事。”
嘴硬心软
人人自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真凭实据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像煞有介事 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设身处地 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兵不接刃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面红面赤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深根宁极 战国·宋·庄周《庄子·缮性》:“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死声咷气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以肉啖虎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悬鞀设铎 清·陈炽《议院》:“泰西议院之法,本古人悬鞀设铎,闾师党正之遗意。”
聚精凝神 冰心《寄小读者》:“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盛筵必散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敝绨恶粟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遗珥堕簪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遗珥堕簪,蹙着秋千,不禁笑语声高。”
陷坚挫锐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涂歌邑诵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