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屈大申的成语故事


小屈大申

拼音xiǎo qū dà shēn

基本解释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小屈大申的典故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小屈大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以小见大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不是冤家不聚头 《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山穷水尽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无名之朴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内应外合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中道而止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引颈受戮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过眼云烟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烁玉流金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目睹耳闻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计然之策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
弄玉吹箫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7回:“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散摊子
江流日下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千金市骨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毁家纾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以身许国 《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汉人煮箦
十拏九稳
蟠天际地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厝火积薪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兴利剔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海错江瑶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有海错江瑶玉液浆。”
仓卒应战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不肯退却,仓卒应战(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