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燕雀的成语故事

拼音yí táng yàn què
基本解释怡:安适。小鸟住在安适的堂屋里。比喻身处险境也不自知的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怡堂燕雀,不知后炎;瓮里醯鸡,安有广见。”
暂未找到成语怡堂燕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怡堂燕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雷厉风行 |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
源殊派异 |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
钻牛角尖 |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
竭忠尽智 | 《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故态复作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
书香铜臭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
认影迷头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
执鞭随镫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情不可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却,只得应允。” |
分别部居 | 汉·史游《急就篇》卷一:“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 |
东躲西藏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
长生久视 | 先秦 李耳《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罪恶昭著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
内疚神明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 |
浓妆艳裹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一个个浓妆艳裹,一对对妙舞清歌。” |
不染一尘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挢抂过正 | |
振衣濯足 |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跂予望之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
头脑发胀 | |
一字不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 |
渭浊泾清 | 沈砺《咏史》;“渭浊泾清本异流,当涂符谶趁时收。” |
付之逝水 |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
信使往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