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破浑沌的成语故事

拼音záo pò hùn dùn
基本解释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凿破浑沌的典故
传说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约好去浑沌之地,浑沌十分友善招待他们。倏与忽计划回报浑沌的好处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于是帮浑沌凿一孔,七日后浑沌就死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凿破浑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俭以养德 |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甜甜蜜蜜 | 王朔《空中小姐》:“再后面是一大串喃喃的、甜甜蜜蜜的表白,算是打了一巴掌后的几揉。” |
灯红酒绿 | 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
碌碌无闻 | 宋 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
誉塞天下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当此时,梁君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 |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
支分节解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有口皆碑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横殃飞祸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
肉薄骨并 | 《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
长枕大衾 | 《朱子语类》卷五八:“唐明皇于诸王为长枕大衾,虽甚亲爱,亦是无以限制之,无足观者。” |
大浪淘沙 |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
家财万贯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3回:“挣下的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府县之中很有脸。” |
执箕帚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咳姓于王宫。” |
大喊大叫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
一无所获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搢绅先生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
胙土分茅 | 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
潢池弄兵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穷神知化 | 《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
滚芥投针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
琴断朱弦 | 清 洪昇《长生殿 幸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
神摇意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
救饥拯溺 |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
省役薄赋 | 三国·魏·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赋,百姓殷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