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大梁的成语故事

拼音káng dà liáng
基本解释比喻承担重任。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如今老会长被捕,全村就靠你扛大梁。”
暂未找到成语扛大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扛大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羊肠小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
萧郎陌路 | 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无一不知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
始乱终弃 | 唐 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
直扑无华 | 罗惇曧《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扑无华,遂称复古也。” |
数九寒天 |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
孤臣孽子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 |
久悬不决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久悬不决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 |
投壶电笑 |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 |
计无所施 | 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无所施。” |
胸有邱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
改名易姓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
街头巷口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以贩卖书报盛极一时的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禁止令行 | 清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
千妥万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
丧言不文 |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
心计手授 | 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
婴城自守 | 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
谬妄无稽 | 明·张居正《葬地论》:“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觊之私,谬妄无稽之论也。” |
闭关自主 | 见“闭关自守”。 |
发奸摘覆 |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
百草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第九卷:“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
正大堂皇 | 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