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移晷的成语故事

拼音rì bù yí guǐ
基本解释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暂未找到成语日不移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日不移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靡所底止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任劳任怨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
碧空如洗 | 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
爱才如命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1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
流离播迁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
弃邪归正 | 清 钮琇《觚剩 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
指手顿脚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离经畔道 |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
逸态横生 | 北周庚信《<赵国公集>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 |
柳巷花街 | 宋 黄庭坚《满庭芳 妓女》词:“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巷花街。” |
九原之下 | 苏雪林《玉溪诗谜·引论》:“我们既不能起义山于九原之下而问之,只好付之缺疑了。” |
扶余海外 | 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
再作道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
怀才抱器 |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
大处落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笨头笨脑 |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
隋珠弹雀 |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山积波委 |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三卷:“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万计。” |
泥古不化 | 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
众口相传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
朝真暮伪 |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诗:“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
汝南月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
甘之若饴 | 《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 |
兴不由己 | 康濯《春种秋收》:“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不过是兴不由己,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