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的成语故事

拼音dú pì xī jìng
基本解释辟:开辟;蹊径:小路。独自开创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的方法或风格。
出处清 叶燮《原诗 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暂未找到成语独辟蹊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独辟蹊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臭名远扬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踉踉跄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
黯然神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开天辟地 |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
以战去战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
结结巴巴 |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
梳妆打扮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 |
落魄江湖 | 唐 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偏三向四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0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 |
食不知味 | 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
朝观夕览 | 唐·张彦远《名画记》:“高平公进书画表曰:‘前代帝王多求遗逸,朝观夕览,收鉴于斯。” |
吃著不尽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14卷:“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著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
挈瓶之智 | |
深根固蒂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
烟断火绝 |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
永存不朽 | 《魏书》:“遗风余爱,永存不朽。” |
生荣没哀 | 唐·申堂构《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生荣没哀,身沉誉在。” |
檠天架海 |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我是个出水金精兽,稳情取檠天架海梁。” |
发隐摘伏 |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
朱陈之好 | 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
留中不下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
神气自若 | 《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
诛求无已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
遮掩耳目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
三跪九叩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