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不存而毛焉附的成语故事

拼音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基本解释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暂未找到成语皮不存而毛焉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皮不存而毛焉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壮气吞牛 |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遁世离俗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久假不归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充栋汗牛 | 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经济之才 | 唐 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
晋用楚材 | 清 严复《<原富>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
外简内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
指天为誓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
千里送鹅毛 | 《路史》:“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
行古志今 | 《逸周书·常训》:“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
举国一致 |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
鸿鹄与鸡 | 《新序·杂事第五》:“君尤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
铁杵成针 | 明 郑之珍《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牝鸡司旦 | 《隋书·高励传》:“数年以来,荒悖滋基,牝鸡司旦,昵近奸回。” |
唾面自干 | 《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
穷大失居 | 《周易 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 |
普天匝地 |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
死无葬身之地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
肘见踵决 |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分毫不取 | |
束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身先士众 | 《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
违天逆理 |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
兼资文武 |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患正有智略。” |
望风承旨 |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