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投石的成语故事

拼音rú shǔ tóu shí
基本解释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出处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暂未找到成语如水投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如水投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强人所难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天下大乱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解黏去缚 | |
破胆寒心 |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
风流浪子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
毫无顾虑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
腼颜事敌 | |
谨慎小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
见笑大方 | 庄周《庄子 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言与心违 | 《吴子·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
通都大埠 | 燕斌《<中国新女界杂志>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海涵地负 | 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
丁真楷草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
摽梅之年 | 《诗经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面面相睹 | 《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
首尾相救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
街溜子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你看他在黄堡兴盛德字号当过伙计的那身街溜子气吧!” |
浪声浪气 |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四回:“没的浪声浪气、放屁拉臊,精扯淡的话!” |
拏云握雾 | 《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
见羹见墙 |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 |
言类悬河 |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
缘悭一面 | 郭沫若《鬼苗的检阅》:“我和茅盾先生虽相识,和我们的鲁迅先生竟缘悭一面。” |
疾言厉气 | 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