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同槽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mǎ tóng cáo
基本解释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暂未找到成语三马同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马同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此一时彼一时 |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兵不血刃 |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五彩缤纷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狼子野心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黄发鲐背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力倍功半 | 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
呱呱堕地 | 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
疑神见鬼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
发凡举例 | 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
毒药苦口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
恩不放债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
毛羽零落 |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
如坠五里雾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
分香卖履 |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
看风转舵 | 老舍《老张的哲学》:“不要紧,看风转舵,主意多着呢!” |
亦趋亦步 |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即事穷理 | 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
半子之谊 | 《旧唐书·回纥传》:“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
言简意明 |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王公伯言简意明地说:‘他的刑判得不合理,而且他没认罪。’” |
新婚宴尔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婚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
簪笔磬折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超前绝后 |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
排兵布阵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侯门如海 | 唐 崔郊《赠女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好为事端 |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