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雾散的成语故事


冰消雾散

拼音bīng xiāo wù sàn

基本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暂未找到成语冰消雾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冰消雾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倾家荡产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兼程并进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扬铃打鼓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女大当嫁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1回:“愚兄想‘男大须婚,女大当嫁’,古来大礼。”
高不凑低不就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高不凑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比户可封 见“比屋可封”。
别无长物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见利思义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两叶掩目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触目如故 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文笔流畅
庐山真面 清 杨伦《<杜诗镜铨>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潜身缩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2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膝下犹虚
心瞻魏阙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心瞻魏阙常意悬,游鱼恋饵吞线。卸朝鞯被发何年?名山五岳游遍。”
元凶巨恶
指手点脚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若有所失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言之凿凿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一干人犯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摘胆剜心 元·无名氏《小孙屠》第三折:“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
浮萍浪梗 元·乔吉《扬州梦》楔子:“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
无明业火 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车填马隘 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