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三接五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án sān jiē wǔ
基本解释同“连三接二”。
出处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暂未找到成语连三接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连三接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款学寡闻 | 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
生财之道 | 《孔子家语 王言解》:“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 |
顿首再拜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馋涎欲滴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
不逞之徒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外强中瘠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 |
民殷财阜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碍上碍下 | |
恻怛之心 | 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
无精打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言毕,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兴。” |
满城桃李 | 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
恩山义海 |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绊手绊脚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他认为田地是样‘绊手绊脚的东西’,不知道多少人安土重迁。” |
申旦达夕 | 《梁书·张贊传》:“不事王侯,负才任气,见余则申旦达夕,不能已己。” |
动心忍性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闭门却轨 | 见“闭门扫轨”。 |
详略得当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 |
如汤浇雪 | 《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
授业解惑 | 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尺泽之鲵 |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
搀行夺市 | 明 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这先锋合当我做,你怎幺来搀行夺市的。” |
误入迷津 | |
枕方寝绳 | 《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高诱注:“方,榘四寸也。寝绳,直身而卧也。”杨树达证闻:“寝绳谓织绳为床,人寝其上。” |
遵厌兆祥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之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