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非今的成语故事


是古非今

拼音shì gǔ fēi jīn

基本解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且儒雅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暂未找到成语是古非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是古非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弹指顷 《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落井下石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装聋作哑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单门独户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来后勤处的同志,下令腾出这座单门独户的喇嘛住宅(喇嘛已还俗离去)。”
趋炎附势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宽心丸 浩然《艳阳天》第107章:“马老四连连摆手说:‘你别给我宽心丸吃了。’”
晚生后学 《宣和书谱·庾翼》:“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卖剑买琴 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斗瓦输铜。”
道边苦李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过甚其辞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中冓之言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奔轶绝尘 见“奔逸绝尘”。
时无再来 宋 邵雍《不再吟》:“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不可究诘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
耳濡目及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两次三番 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
新淫之声 汉·刘向《列女传·孽糪传》:“新淫之声,北鄙之曲。”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捶胸跌脚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老成见到 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诡形殊状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回天挽日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贴赘说》:“则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昼日昼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
岑楼齐末 《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根朽枝枯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