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目切齿的成语故事

拼音chēn mù qiē chǐ
基本解释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暂未找到成语嗔目切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嗔目切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材优干济 |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
堂堂正正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折节下贤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
情文并茂 |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二汤》:“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作《双珠记传奇》,情文并茂。惜尚秘之枕函,余未得而读之。” |
顾曲周郎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涎脸饧眼 | 茅盾《虹》:“像卫队似的,梅女士前后左右总有四五个涎脸饧眼的恶少。” |
如渴如饥 |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
不识一丁 |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
秉公办理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
跟踪追击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他侦察出飞虎队一夜转移两三个地方休息,下了决心要跟踪追击。” |
从容自若 | 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
僧来看佛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
偎干就湿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
持枪实弹 | 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
耳听心受 | |
旭日东升 |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南蛮鴃舌 | 《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
忘形交 | 《新唐书 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
豕突狼奔 | 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础润而雨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枉物难消 | |
异政殊俗 | 《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远垂不朽 | 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 |
枉突徙薪 |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
灯烛辉煌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