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的成语故事


一知半解

拼音yī zhī bàn jiě

基本解释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半解的典故

宋朝诗人陈师道认为苏东坡的诗风格初学刘禹锡,后学李白。清朝时期的《诗醇》却有不同的观点:“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知半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称心如意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进退存亡 《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寿终正寝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自圆其说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踌躇了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避世绝俗 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置之不理 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树倒猢孙散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通险畅机 郑观应《上晋抚胡蕲生中丞条陈》:“今欲通险畅机,诚非火车铁路不为功。”
行思坐忆 宋 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明公正义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革邪反正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碍上碍下
饥附饱飏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莲花步步生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多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间不容缕 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名不符实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虚论高议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优游自如 明·彭时《彭文宪笔记》:“然职清务简,优游自如,世谓之玉堂仙。”
富而好礼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折冲之臣 《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仙姿玉色 明 谢谠《四喜记 巧夕宫筵》:“宫中郑娘娘,乃是郑参政之女,数月前选入宫中,仙姿玉色,世上无双。”
神不收舍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高文雅典 恽代英《致沈葆秀书》:“自然之情中所发自然之文,较高文雅典尤有价值多多也。”
半梦半醒 《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一家之辞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