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枝别干的成语故事


共枝别干

拼音gòng zhī bié gàn

基本解释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暂未找到成语共枝别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共枝别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徒读父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相安无事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儿女亲家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美玉无瑕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雷电交加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人心向背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咄咄怪事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渔阳鼙鼓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惨不忍闻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徒乱人意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指冬瓜骂葫芦
传为笑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城传为笑柄。”
罪疑从轻 东汉·班固《汉书·于定国传》:“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一面之识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疾恶若雠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当风秉烛 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一毫不染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童子何知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银山铁壁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窥伺效慕 唐·柳宗元《种树郭櫜驼传》:“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干霄蔽日 清·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
孤秦陋宋 清·王夫之《黄书·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国可反汉唐之疆,而绝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丰祸也。”
三回五次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侃然正色
虎珀拾芥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