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功忘失的成语故事


记功忘失

拼音jì gōng wàng shī

基本解释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暂未找到成语记功忘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记功忘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性命攸关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记了沈昆铜,忘记了城外的抗清义师,忘记了我正在做着性命攸关的勾当!”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缓急轻重 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庄周梦蝶 典出《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唇辅相连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飞鹰走马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钻头觅缝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秦福到了武城,钻头觅缝的打听。”
存亡继绝 《穀梁传 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哀感中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铿镪顿挫
弦外之意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骑者善坠
噬指弃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磐传》:“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
心惊胆慑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议论蜂起 宋·陈亮《又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熹)书》:“秘书与叔昌子约书,乃言‘诸贤死后,议论蜂起’。有独力不能支之意。”
意义深长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黄口小儿 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不耻最后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小受大走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连枝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极口项斯 明·袁宏道《与钱象先生》:“仆极口项斯矣。茂苑虽多士,当今无出公右者。”
咬音咂字 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埋声晦迹 《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仿徨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