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莫之助的成语故事

拼音ài mó zhī zhù
基本解释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出处宋 陈亮《喻夏卿墓志铭》:“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爱莫之助的典故
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爱莫之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弱制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一鼓作气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光明正大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鬼蜮伎俩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鬼蜮伎俩,愈出愈奇,真有令人发指者。” |
矫枉过正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
义愤填膺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
威迫利诱 | 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
铜头铁额 | 《海内十洲记 聚窟洲》:“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
日久年深 | 明 无名氏《打韩通》:“我这病,年深日久,数个良医,不曾医的好。” |
怅然若失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恭敬不如从命 | 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
心安神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
寒酸落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范睢)遂换去鲜服,妆作寒酸落魄之状,潜出府门,来到驿馆,徐步而行,谒见须贾。” |
花腿闲汉 | |
千妥万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 |
殊形诡状 |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
朱唇榴齿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卷:“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 |
虎口余生 |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
八拜为交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
街谈市语 |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 |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 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
装痴卖傻 |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11段:“吴天宝说:‘你不用装痴卖傻的,跟我耍这个!我们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呢?’” |
轻重疾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
抚今痛昔 | 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感惠忘仇,抚今痛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