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在弦上的成语故事


矢在弦上

拼音shǐ zài xián shàng

基本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矢在弦上的典故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矢在弦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近在咫尺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独一无二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十有八九 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舍身求法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妥妥当当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内中有袭人,也还是个妥妥当当的孩子。再有个明白人常劝他更好。他又和宝丫头合的来。”
三朝五日
不可以道里计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匕首投枪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狮虎当道
零敲碎打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
古香古色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邓秀梅走进大门,步步留心地察看着这座古香古色的、气派宏伟的殿宇。”
柔中有刚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再加以她那活活泼泼的神态,柔中有刚的清脆声音,是谁也无法招架的。”
归之若水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遗惠余泽 《晋书 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山崩海啸 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玄谋庙算 《晋书·文帝纪》:“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
岁聿云暮 《魏书·乐志》:“既岁聿云暮,三朝无远,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
以观后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一班一级 《旧唐书 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 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线断风筝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负薪之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目瞪心骇 《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出奇取胜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家传人诵 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皲手茧足 清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近气、皲手茧足以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