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声瓮气的成语故事

拼音wèng shēng wèng qì
基本解释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链子咬起来。”
暂未找到成语瓮声瓮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瓮声瓮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之骄子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婆婆妈妈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
临危授命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去住两难 |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
以柔制刚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马前泼水 | 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
止谤莫如自修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束之高阁 |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沉浮俯仰 |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与道貌沉浮俯仰。” 高诱注:“沉浮犹盛衰。” |
知小言大 | 《新唐书·李道宗传》:“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知小言大,且为戎首。’……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
阵马风樯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光彩射目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第一卷:“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 |
并威偶势 |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头没杯案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
不敢问津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
弃甲丢盔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欺人眼目 | |
怖鸽获安 | 南朝·梁·萧纲《谢赐钱启》:“方使怖鸽获安,穷鱼永乐。” |
犬马之齿 |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人模人样 |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 |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 《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布帛菽粟 | 《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
被发撄冠 | 《暴风雨前》第二部:“大家总必赶快把手上的事丢下,呼朋唤友,一齐跑来,一以表示他们被发撄冠的热忱。” |
启瞶振聋 | |
御用文人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原来请他去编撰县志的,偏又不肯歌功颂德,当一名乖乖的御用文人,得罪了有头有脸的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