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解缚的成语故事

拼音fā méng jiě fu
基本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出处明 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暂未找到成语发蒙解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发蒙解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欢声如雷 | 宋·陆游《太液黄鹄歌》:“须臾传召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
江翻海扰 | 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
裹尸马革 |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
吊死问疾 | 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
背本趋末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
抱令守律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
管鲍分金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敌力角气 | 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
迫不可待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
八面见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 |
不赞一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重光累洽 |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重光累洽,下武嗣文,负扆而化,垂衣以君。” |
顺风行船 | 《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余力。” |
仰观俯察 | 《周易 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
凿坏以遁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识明智审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
惹事招非 | 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
潜精研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
赃贿狼籍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
操其奇赢 | |
守阙抱残 | 邓溧《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守阙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 |
赃私狼藉 | 《晋书 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