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击虚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shí jī xū
基本解释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的典故
公元前623年,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采用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法,避免与楚军的中军主力决战,先令其下军向楚右军进攻,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弱势部队,一举取胜。晋军主将狐毛又用计诱歼了楚左军,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实击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窍不通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反听收视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
带水拖泥 |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斗酒只鸡 | 三国 魏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
辛辛苦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见那守分的一日辛辛苦苦,巴着生理,不能勾近得多少钱。” |
求浆得酒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岁在申酉,求浆得酒。” |
争猫丢牛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
无聊赖 | 《晋书·慕容德载记》:“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
牛童马走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小题大做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
志枭逆虏 |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赶时髦 | 朱自清《重庆行记》:“三十年就靠那一件衣服,他是不是赶时髦。” |
抽梁换柱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不会说笑话,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 |
少壮派 | 钱钟书《围城》:“学校里已经什么‘粤派’、‘少壮派’、‘留日派’闹得乌烟瘴气了。” |
漂泊无定 | 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
响遏行云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谷父蚕母 | 宋 曾慥《类说 续仙传》:“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其种矣,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当致丰穰。” |
束蕴乞火 |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积露为波 | 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
花枝招颭 | 《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女子的尖尖趫趫,凤头一对,露在汀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颭一般。” |
冷讥热嘲 | 清·袁枚《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
畎亩之中 |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壬》:“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 |
利深祸速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独裁专断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